打通制约创新的“中梗阻” 广西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时间:2021-09-06作者: 点击:

打通制约创新的“中梗阻”

广西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为深化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广西产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西一系列务实的科技改革举措密集落地,一系列制约创新的“中梗阻”加快打通,极大地激发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热情,释放科技创新创业活力,提升科学技术创造与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重大行动引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西组织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完成重大技术项目120项,突破重大技术132项,创建11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育126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促进1827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新增1618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521个专利,开发出293个新产品,新增产值530亿元,取得了一大批产业技术知识产权创新成果。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量突破200万辆整车的车企(央广网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供图)

广西科技型企业2020年实现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377项,形成直接经济效益235.5亿元。认定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34家,累计获得有效发明专利655件,成果转化1928项,转化收入达16.32亿元。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高端铝合金等材料已成功应用于运载火箭、大飞机、高速列车等众多领域(央广网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供图)

广西在汽车及其零部件、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应用装备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高端铝材料等领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研制的新型节能环保国六发动机,成功突破“卡脖子”瓶颈技术,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该产品产销量不降反增,全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高端铝合金产品助力载人航天;上汽通用五菱宝骏系列新能源汽车畅销全国;广西农业科学院粉垄耕作技术惠及全国26个省区;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大学攻关的节能环保技术斩获2项国家科技大奖。

强化政策落地落实,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速度

广西通过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奖励实施办法等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与运用,成果转化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成果作价投资入股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统计, 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广西53家高校院所转化成果797项,实现转化到账收入7142万元,类比2019年度广西81 家高校院所统计数据,成果转化数量增长了226.64%,转化收入增长了81.67%,两项指标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超过科技部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的全国平均值。高质量的成果转化数量有所提高,转化收入超过100万元及以上的占比为3.86%,类比2019年数量有较大增长,实现2项成果转化收入超500万元的新突破。

2020年7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睿教授团队研发的“用于高氨氮浓度废水的环流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及系统”发明专利以作价1500万元入股企业,所持股份占企业股份49%。此案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来首次以成果作价入股企业完成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2021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桂蚕8号”家蚕品种原种转让给兴业县华盛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果转让费500万元。

其次,广西出台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激励政策,充分重视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开展以自身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技术研究和引入,实现成果的就地转化和在同行业的转化。2020年核实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性后补助项目21项,兑现后补助资金969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以创新物理空间为载体,实现创新资源、人才、金融、技术、政策动态整合的创新服务平台(央广网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供图)

另外,为着力推进科技招商引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做强做大产业,广西在“十四五”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置了“科技招商企业成果转化与创新能力提升”专项,重点支持广西引进的主导产品属于高新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实现其成果在广西落地和产业化应用,并修订《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增设科学技术合作奖,专项奖励在引进吸收及应用广西区外科技成果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广西区内外个人、单位。

突出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

广西不断提升网上技术市场服务功能,打造集中成果评价、成果登记、中试服务、技术合同登记、示范机构管理以及技术需要和促进成果转化等功能,形成了广西层面“1+N”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体系。通过整合跨行业、跨区域技术资源,建立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机制,广西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推动各类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

2020年广西完成成果登记6171项,同比2019年增长了43.72%,位列全国第三名。广西技术合同登记数和成交额由2015年的4876项、64.9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742项、565.71亿元。

广西以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创新驿站站点等机构的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等设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形成机构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内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示范服务机制。目前,广西共认定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12家,其中国家级6家,自治区级106家。广西不断引导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进科技服务业要素市场建设和改革创新,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开放共享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中试基地50家以上。

在加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广西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高校院所、企业、产业行业组织和科技特派员队伍中不断完善职业技术经纪人培训制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广西建立了统一开放的科技成果数据库,强化政府对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资源的统筹管理,建立由政府主导的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科技成果数据库,提供便利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务。

深化政策措施改革,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广西系统性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框架基本建立,科技创新创业形成新生态,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大源动力。

广西相继出台“广西科改33条”、《广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广西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改革文件,修订《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广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和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政策深入实施,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广西53家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利用转化成果收入奖励研究团队(个人)5863.91万元,占总收入82.10%,其中奖励主要贡献人5515.92万元,平均占总奖励金额94.07%,超过了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的全国平均值89.6%。科研人员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记者罗兰)

关闭

桂ICP备11008250号 版权所有©南宁学院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 邮编:530200
技术支持:南宁学院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