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

时间:2022-12-28作者: 点击:

柳州河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家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柳州市柳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技创新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强支撑,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聚焦产业发展、聚合创新资源、聚力体制攻坚,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创新发展在八桂大地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创新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了闯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广西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坚持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实施科教兴桂、人才强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强桂三年行动,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拉动为主向效率引领、创新驱动转变,努力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18年的44.84%提升至2022年的54.82%,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指数连续5年进入全国前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强化区域科技力量,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新进展。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科技自立自强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脉相承。我区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把国家所需、未来所向、广西所能结合起来,通过高站位凝练布局、多模式协同攻关、全方位要素保障,使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取得实效。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实施一大批科技重大专项,推进产业技术攻关。玉柴集团研制出国内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农科院粉垄耕作技术惠及全国26个省区、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基于中泰天然药材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荣登《科学》杂志封面。2022年1-10月,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3313家,国家级孵化器保有量达到2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家。全区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5272亿元、同比增长1.56%。广西技术输出和吸纳交易合同数达9207项、同比增长4.44%,技术交易额216.91亿元、同比增长11.87%。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增长率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南宁高新区、柳州高新区入榜2022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成功组建首家自治区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

全方位引育留用人才,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科技创新本质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才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锚定“建设一支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目标,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胸襟集聚人才。坚持“带土移植”“厚土培植”,持续实施广西杰出人才、八桂学者、自治区特聘专家、广西人才小高地、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专项等项目,加强重点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和急需人才培养,开展人才小高地、院士工作站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搭建“人才飞地”,推进人才“冬令营”,举办“科技列车河池行”。王双飞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专家分别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级“五类”人才数量达102人,是2017年的2.4倍。

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增进民生福祉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民,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我区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落脚点,大力加强民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赋能增进民生福祉,让科技创新更有“温度”。全区共选派5000多名科技特派员,服务村(社区)种养基地、农户点10648个,实现脱贫村科技服务全覆盖,成为决胜脱贫攻坚和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强助力。优化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低龄(2—6岁)重型地贫患者祛铁治疗,建立了地中海贫血干细胞移植的“广西方案”。累计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6个,“全国科普日•广西活动”“八桂科普大行动”等活动每年覆盖群众数百万人次。加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认定7个学科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对36个中药民族药制剂进行质量技术提升,对759个中医药研发、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予以支持。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创新呈现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科技创新越是向纵深发展,越需要良好的创新生态滋养。我区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着力破除创新体制机制藩篱。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广西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广西科改33条”等法规政策,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地方性科技创新法规规章,部分经验做法上升到立法层面,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深化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管理改革,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科技创新券等政策,强化对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建立健全“企业行业出题、科技答题”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在全国首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创新项目企业牵头制、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加强“揭榜挂帅”“赛马”制协同创新。2022年共实施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97个,预计新增产值248亿元以上,拉动社会投入59.25亿元。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榜单48个,提出17个拟资助项目。改革释放出的新动能和新活力在八桂大地不断迸发涌流,推动全面创新态势持续向好。 

科技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科技力量加速融入国际国内创新网络,努力为广西构筑南疆安全稳定屏障、链接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盟十国、有机衔接“一带一路”提供科技支撑,有力地助推广西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形成。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获批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作网络成员数已达2600多家,引进东盟杰出青年56名,培训东盟国家技术和科技管理骨干380多名。签署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签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引进成立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联合研究中心等高端创新创业载体。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奋力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广西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高水平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科技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李国忠 作者系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关闭

桂ICP备11008250号 版权所有©南宁学院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 邮编:530200
技术支持:南宁学院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