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东盟)轨道交通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时间:2022-06-13作者: 点击:

一、基地概况

南宁(东盟)轨道交通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2018年成立,致力于加强与东盟地区之间轨道交通领域相关的技术、人才、设备、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和推广应用。2021年由南宁市科学技术局组织专家对基地进行了第一轮的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二、主要研究方向

基地具有列车模拟驾驶操控实验室、轨道信号基础实验室、行车调度指挥实验室、轨道站务系统实验室等4大基本平台,同时搭建了南宁市轨道交通人才小高地、自治区轨道交通协同育人综合研发平台。相关人才及平台投入2500万元左右。

三、主要人员简介

陈建球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本科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2007年硕士研究生就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2009年博士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博士生指导老师宁滨院士。2017年8月任职于南宁学院,交通运输专业负责人、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中国·泰国轨道交通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南宁(东盟)轨道交通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负责人、南宁市E类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系统建模、仿真、评估及应用。参与了我国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的研究、互联互通测试;参与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基于无线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计、开放及现场应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EI期刊核心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5件;授权软件著作权7件。近3年主持的科研经费200多万。主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铁信号系统级“故障-安全”理论与方法;广西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建设;南宁市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一类创新类项目—南宁地铁4号线列车自动驾驶停车精度及节能优化研究。

莫晓华,工程师,毕业于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交通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负责人。一直从事交通运输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参与区级科研项目多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主讲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安全工程等课程,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互联网+”大赛,获得区级入围奖2项,获评2016-2017学年优秀教育工作者。

四、社会服务、学术交流

1.与西南交通大学的深度合作

经过积极工作,2019年4月促成广西自治区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正式签署,本科技示范基地与西南交通大学多个国家级级科研平台共同在南宁学院与西南交通大学,为共同建设好“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2019年9月,南宁学院与西南交通大学签订了共同建设“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

2.与泰国班派技术学院的合作

与泰国班派技术学院签订了联合共建“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并共同申报了中国·泰国轨道交通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五、主要研究成果

基于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

关闭

桂ICP备11008250号 版权所有©南宁学院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 邮编:530200
技术支持:南宁学院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