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与建筑性能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时间:2023-09-05作者: 点击:

一、实验室(研究所)概况

本中心以南宁市为主要研究区域,依托南宁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建八局广西建设有限公司在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领域多年来的技术沉淀与积累,开展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技术研究。发掘并总结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鲜明特点,收集、整理和归纳典型城市的各类基础资料,进行深入的本地化策略研究,确定适宜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在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技术方面,从建筑材料性能、既有建筑性能提升的技术及改造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建筑全过程内建立全方位的既有建筑性能提升标准体系,整合建筑设计、咨询、科研、材料生产、检测等技术力量,构成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技术应用一条龙的产业服务链,并将其推广至整个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主要研究方向:关键科学问题、领域、方向及内容

1.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

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是在对建筑物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是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仍处在相对粗放的阶段,废弃混凝土除少部分用于路面基层或基础垫层外,大部分直接进行填埋处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对环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建筑物建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砂、石等资源,我国的砂石消耗量约占全球砂石消耗总量的50%左右,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废弃混凝土经破碎加工后形成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骨料用于配制的再生混凝土,既能减少对天然砂石的开采,又能解决因堆放或填埋造成的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再生混凝土的应用为解决建筑材料资源短缺及建筑固废土地占用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2)竹木材料性能研究及工程化应用

竹木是房屋建造古老的建筑材料,竹木建材具有可回收、再生、生产能耗少、低碳环保等与生俱来的特点。现代木结构根据结构的材料方案主要分为轻型木结构、重木结构以及各种形式的混合结构。轻型木结构由小断面的规格木材形成超静定框架结构,多用于住宅建筑;重木结构主要采用胶合木或大断面的原木作为结构材,多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等。本中心在竹木结构的抗火、耐久性、抗虫蛀、耐腐蚀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技术研究,并为其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2.建筑性能提升

1)既有工程结构安全性能提升

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房屋建筑、桥梁建筑、地下建筑、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土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同时也有大量建筑因使用年久出现损坏或病害危及到安全,亟需对其工作状态进行监控、评估诊断和加固。由于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程新材料等各学科交叉发展成果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

2)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性能提升

根据南宁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及特点,本中心着力研究适应本地经济和技术水平的适应性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促进本地的既有建筑更新。在既有建筑绿色诊断与改造中,根据当前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充分运用绿色建筑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辅助分析和优化设计,通过绿色建筑数字模拟软件充分分析不同技术路径的投入产出比,优化绿色改造技术体系,促使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主要人员简介

中心有工程技术研发人员32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管理人员7人,全部为高级职称,技术工人10人,总计56人。

中心主任

1A80B

陈宗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八桂学者、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先进工作者、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重点研发计划等重要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及二等奖8项,出版著作4部、主参编行业与地方标准5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在国内外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150多篇。

中心副主任

1F62C

陈华,教授,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与建筑性能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宁学院土木水利硕士学位建设点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广西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结构性能提升。主持和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市厅级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8项。

38A7F

朱惠英,教授级高工,留英博士,广西建科院副院长,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五一劳动奖状和五一巾帼奖,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长期致力于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以及绿色及节能建材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在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绿色墙体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绿色混凝土,混凝土耐久性特别是碱骨料反应及其抑制技术,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等领域均开展了大量基础及创新性的研究及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并取了丰硕的成果。

2FD48

海林,中建八局广西分公司总工程师,广西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高级工程师,全国优秀项目总工。任职期间,公司挂牌成立建筑施工创新工作室,立项省部级科技研发4项,获省部级科技示范工程13项,总结6项国际领先、11项国内先进核心技术;并获以南宁机场《大型机场航站楼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为代表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3项、省部级工法85项,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专利85项;斩获鲁班路1项,国家优质工程10项,广西真武阁杯14项,中国钢结构金奖4项,中国装饰奖2项,国际级QC成果16项;成功承办公司科技类观摩会并承办广西区质量观摩会,观摩人员达3500人。先后完成3项地方标准发布。加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心总工程师

367D6

肖湘,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结构师、一级建筑师、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结构分析、设计及施工控制)领域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南宁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广西大学研究生导师。主讲:《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广西建设规范6本、国家规范1本,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高等学校本科教材7本,发表国家中文核心科技论文20篇,EI论文1篇,核心教改论文1篇,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2项,参与自治区级教改项目2项、教育部教改项目1项。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1项,广西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广西工程勘察设计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作为教学团队主要成员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中心学术顾问

2B1B7


苏益声,男,硕士,二级教授,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与建筑性能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性能提升方向技术顾问。多年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和科技咨询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先后主持国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国家建设部优秀设计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197E0

张克实,教授,主要从事材料宏、微观塑性、疲劳断裂和结构变形破坏研究。提出了通过计算金属的应变幅-循环疲劳寿命曲线族,预测金属疲劳寿命规律的理论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发表期刊论文超过200篇,SCI收录69篇,论文SCI他引超650次。已培养博士26人,培养硕士40人。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固体力学学报》和《实验力学》期刊编委。

中心高级技术人员

24FA0

沈建增,结构工程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广西大学研究生导师,广西科技厅专家,玉林市科技专家,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南宁学院“BIM与装配式技术应用研究”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混凝土及结构加固。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市厅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社会服务项目90多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授权3项;主参编地方与行业标准2部;发表论文10余篇。

35E9F

黄君,讲师,毕业于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获土木工程学士,固体力学硕士学位,结构工程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压电智能结构、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数值仿真研究。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10余篇,专利2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在研校级项目1项。

1B798

王玉梅,同济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再生混凝土材料及力学性能。主持博士后开放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项。


四、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

本中心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应用适用技术、研究编制标准规范、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传播和教育培训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技术等,成为南宁地区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技术领域规模较大、设施较好、技术较先进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成为专门从事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技术研发、咨询,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建筑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绿色建材与节能结构体系等方面的综合应用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本中心南宁市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方面权威的技术咨询单位面向东盟各国的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领域应用基础研究与开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科技咨询培训服务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本中心主要开展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领域前沿技术、共性和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示范,增强技术辐射能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把科研与成果转化融为一体、科研与产业密切结合,为广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使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性能提升工作走在广西前列。


五、主要研究成果

多年来,南宁学院、广西建科院、中建八局广西建设有限公司就致力于“环境友好型材料”及“既有建筑性能提升”方面的研究,相继成立了“广西绿色建筑节能中心”、“广西建筑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友好型材料实验室”、“工程结构安全性能实验室”、“南宁学院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等平台,形成了“环境友好型材料”及“既有建筑性能提升”方面的创新平台及技术攻关团队。

中心近年来申报并组织实施了一批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的科研开发及技术攻关项目:建筑垃圾废弃物在“海绵城市”建设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桂科AB16380266)、广西绿色建筑隔声构造适宜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桂科AB18050007)、保温胶泥反射隔热涂料保温系统应用研究及示范(桂科AB19110049)、广西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技术研究、建筑工程低碳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于核心历史街区的城市更新综合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广西主要建材(产品)绿色评价技术、广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运营维护技术研究、广西绿色建筑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广西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研究、广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现状调查与研究、自治区级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营维护技术研究及15栋重点耗能建筑能效公示。并获得二十余项相关专利。

编写了十余项相关地方和团体标准:《反射隔热涂料复合胶泥保温隔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红外热像法检测外墙饰面粘贴质量及墙体热工缺陷技术规程》、《胶泥复合保温隔热系统构造图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绿色施工规范》、《纤维增强复合保温板外墙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纤维增强复合保温板外墙保温构造图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适宜性技术应用导则》、《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等。


关闭

桂ICP备11008250号 版权所有©南宁学院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 邮编:530200
技术支持:南宁学院信息化处